宣传 油茶籽粕 山茶籽3 山茶油2
如何使山西红枣产业重振雄风
2017-11-20 09:43:24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我国传统的红枣产区分别是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而在山西,地处吕梁山麓、黄河岸边的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等县则是红枣主产区。山西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口感甘甜。尤其是黄河滩枣——木枣,阴干后的红枣皮无皱褶,丰满有弹性,肉淡红色,可拉出30厘米-60厘米的金黄亮丝,而且还含有糖、酸及维生素C及钾、钠、钙、锰、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地地道道的高级补品,且药用价值也极高,被誉为果中之王。然而,就是这么好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近几年来却一直处于市场低迷状态。
山西红枣的“前世今生”
    2016年4月8日,山西农民报记者林晓方针对当时吕梁山区红枣产业状况,作了题为《吕梁红枣如何走出困局》的报道,该报道中称:“通红喜人的红枣将枝头压弯,掉到地上无人拾捡连成红毯——2015年秋,吕梁柳林、临县、石楼、兴县等红枣主产区漫山遍野的枣儿丰收了,却没有等来上门收购的人。”
    令人揪心的是,在2015年秋上述红枣主产区没有等来购枣客商之后的2016年秋、2017年秋,也是没有几家能够大批量收购红枣的企业或商家。而且,在忻州市保德县、临汾市永和县等地,也基本是同样的现象。
    据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山西就有枣树栽植。目前有木枣、骏枣、牙枣、蜜枣、梨枣、壶瓶枣、板枣、冬枣等十多个品种。上世纪90年代,吕梁山区曾是山西甚至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红枣生产区域。吕梁市临县、兴县、石楼、柳林四县枣树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忻州市保德县枣树种植面积14.5万亩,年产量约1.2万吨多;临汾市永和县枣树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也在1.5万吨以上。一段时间以来,红枣成为这些地区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如今,由于红枣市场的低迷,导致枣贱伤农,以至于到了初冬季节,落到地里的红枣依然无人捡拾。
    林晓方的报道中说:“吕梁红枣滞销的问题一直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心。我省的政府部门在广泛调研之后,采取‘金融下农村、电商进吕梁’等‘立即办’措施,果断出手救枣——省商务厅多次组织调研团队前往吕梁进行调研,在互联网上广泛征集好点子,为红枣寻找销售大户;当地相关金融单位一把手深入枣区,按照“救急救紧”的要求,确定贷款发放指标,解决红枣储存、加工、销售企业贷款难、无担保、无抵押等问题;临县、柳林等主产区抓住现有销售合作渠道,在吕梁、太原、吉林、北京举办‘年货节’,力争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销售成果……”
造成红枣市场萧条的原因
    显然,相关部门针对红枣产业的振兴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直到今天,山西红枣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依然不尽如人意。有人说其中原因是:近年来以交城骏枣和太谷壶瓶枣为主的山西优良红枣品种被大量引种到新疆等西北地区,随之打造出来的“新疆骏枣”品牌迅速占据国内主要红枣市场,冲击了山西红枣的销量。
    不可否认,“异军突起”的新疆红枣确实对山西红枣有所冲击,但是,造成山西红枣市场低迷的其他深层次原因更值得我们探讨。首先,由于近年来枣区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红枣的种植管护过于疏散。种植管护红枣本来就是个辛苦活,春季要深翻枣田、剪枝,夏季要锄草、再剪枝,防虫害,尤其是秋季收获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笔者成长在枣区,记忆中的打枣时节可谓是家家户户倾巢出动,亲戚朋友互相帮忙,甚至连村里的小学校也要专门放假,让孩子们帮家里捡红枣。然而,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近两年来,笔者在深入基层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缺乏劳动力,吕梁山红枣主产区大部分枣田少了春季的深耕,更少了每年必须的剪枝,枣田锄草也是由那些颤颤巍巍的老人去做,即便是秋季收获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劳力可用;其次,由于缺乏劳动力,枣田和枣树连续数年疏于管护,甚至于放任自流,造成红枣质量严重下降。笔者今秋在吕梁某枣区采摘了有十来斤红枣,不但颗粒比前几年小,而且近半有虫子。这种因种植管护原因造成的恶性循环,其实更应引起枣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改变生产模式 做精红枣产业
    笔者在本报10月30日《乘着十九大东风 振兴农业产业》一文中提到,“在我国农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和规模的变化,三十多年前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不大适应。那种单独、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与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替代旧模式。相关基层部门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行符合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如通过农民合作社或乡村农场的形式,让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形成最优组合并有效运行,提升最佳经济效益……”
    而在青壮劳动力外流严重的枣区,那种单独、分散的经营模式更需要进行改变。比如本文提到的山西红枣主产区6县,之前有近百万枣农对枣田、枣树进行管护,近几年由于人口外流,6县管护枣田、枣树的枣农估计不超10万名,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试想,在这种状况下,春夏如何能悉心管护红枣田和红枣树!秋季又如何能够及时收获红枣!至于所生产红枣的质量,那就更别提了!
    鉴于这种状况,要振兴山西的红枣产业,必须在生产模式上狠下功夫,比如通过农民合作社或乡村农场的形式。具体可以在村民各方素质比较好的枣区,以村为单位,通过政府牵头,能人带头,枣农以枣田和枣树为资本入股的方式,试点成立红枣产业合作社,组织专业人员专做红枣的事情,对一个区域内的枣树统一修剪、施肥、防治虫害,统一收获。通过一年的试点,如果效果可以,则在红枣主产区逐步铺开。
深化资源整合 做强红枣品牌
    林晓方在报道中分析,吕梁红枣走出困境需多管齐下,他具体阐述了包括用“一县一业一品”的理念推动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原始木枣改良所存在的争议以及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开发不足等老问题及品种多、小、乱的现象。林晓方在报道中明确,目前需要通过产品资源的重新整合,归集为1-2个品牌,比如“吕梁红枣”,然后以该品牌进入全国乃至国外市场。
    不容置疑,林晓方一针见血地点到了导致吕梁红枣市场低迷的症结和要害之处,尤其是品牌乱象方面,本来山西红枣产品品种多样是壮大红枣产业的优点,比如红枣深加工产品烤枣、空心枣、紫晶枣、枣酒、枣饮料、枣酱等,这些产品都可以有自身领域的市场优势。但是,由于生产厂家众多,且同一区域的同一类产品有多个商标,生产企业各自为阵,造成红枣商标种类繁杂,分散了地域品牌打造的力度。这些乱象,不但淡化了消费者对山西红枣的认知度,且对整个山西红枣产业来说,实际是一种自相残杀。对推动红枣产业发展、增加红枣产品的附加值,起不到任何作用。
    打造红枣品牌势在必行。商品要赢得市场,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同样,山西红枣产业要复兴,必须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结合红枣企业现状,可以将他们以县域为区域单位,将一个区域内的红枣企业整合成集团形式,将其产品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标准,打造成地方标志品牌。笔者认为,将红枣打造成区域性的地方性标志品牌,不但能提高枣农的收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地方知名度,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科学理性管护 提升红枣收益
    造成山西红枣主产区红枣产量下降、质量差、收益低的另一原因是缺乏科学化管理。比如耕作粗放、施肥不当,花期花蕾脱落、裂果和病虫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枣区相关部门应该组织科研人员下乡蹲点,培训专业枣农掌握科学管护技术,进行科技化作业,研究防花蕾脱落、裂果和病虫害的措施;红枣企业在红枣深加工过程中,应注重科学化生产及新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用品质赢市场;改良栽植模式,实现红枣的产业化布局,推广标准化、专业化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精细化科学管护;科学化培养红枣专业合作社或红枣农场等管理团队及营销队伍;科学化挖掘、打造红枣品牌文化;从红枣的种植管护、深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多渠道、多方面运用科学化方式,把红枣的质量做强做硬,才会赢得市场。尤其是相关主导部门和红枣深加工企业,必须要清楚:任何产品,只有其本身质量过硬,才能通过宣传、包装的方式将其打造成优质品牌。如果一个产品本身的质量出现了问题,还被盲目地大肆宣传、推广,起到的作用往往会是适得其反。鉴于山西红枣产业的目前状况,相关部门在宣传推广中,一定要科学、理性。
    山西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国家重点扶持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山区,红枣产业的振兴,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有力的响应,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表现。相关区域的有关部门应着力培育一批制度新颖、管理超前、规模化经营的红枣产业合作社和红枣深加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积极鼓励与扶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枣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市民街66号 钱塘航空大厦2幢35层

版权所有:浙江东海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150515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4266号

  浙ICP备15032843号-1

网络工商

0571-88899333

服务时间:8:30—17:30

客服邮箱:esce@esce.cn